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6篇
  免费   486篇
  国内免费   850篇
系统科学   1049篇
丛书文集   309篇
教育与普及   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56篇
综合类   8737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389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483篇
  2011年   505篇
  2010年   401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491篇
  2007年   679篇
  2006年   656篇
  2005年   653篇
  2004年   606篇
  2003年   427篇
  2002年   384篇
  2001年   329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255篇
  1998年   214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7篇
  1981年   3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依据中国"低成本"竞争模式,基于"要素价格"和"多产出"的双约束,构建一种新型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并沿着"要素价格-成本权衡-区域能源效率变化"的逻辑链条,从成本视角对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解构,探寻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根本动因,研究表明:1)要素价格扭曲的"低成本"策略通过技术效率和要素配置效率影响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变动,且后者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区域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变动的关键因素.2)就全国而言,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配置效率在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前后有显著的跳跃性增长,说明市场化进程加快、节能减排政策实施能显著提高我国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3)东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表现较好,但因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较高,能源配置效率相对较低;中西部地区技术水平较低,但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相对较小,短期内市场化改革决定的要素配置效率对区域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提升更重要。  相似文献   
8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研发(RD)活动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日益重要.本文将企业研发投资项目所承受的风险分为两种:研发前期不可对冲的技术风险,以及研发产品投入市场时因价格和需求的不确定性所承受的价格风险,而后者是可以部分对冲的.本文考虑一个以创新研发投资为主的企业,如何进行相应的投资消费问题.通过建立效用最大化模型,运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与方法得到关于指数效用函数的最优策略,同时阐述了研发投资价值及其投资/中止阈值.数值结果表明:较大的技术风险,会产生更大的信息生成价值,使得研发的总价值不减反增;风险厌恶态度对企业的研发价值以及研发/中止阈值都有较明显的影响;因研发信息生成价值的存在,使得研发/中止阈值不同于传统净现值(NPV)降为零的阈值.  相似文献   
83.
The paper review the public-key cryptosystems based on the error correcting codes such as Goppa code, BCH code, RS code, rank distance code, algebraic geometric code as well as LDPC code, and made the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the merits and drawbacks of them. The cryptosystem based on Goppa code has high security, but can be achieved poor. The cryptosystems based on other error correcting codes have higher performance than Goppa code.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disadvantages to solve. At last, the paper produce an assumption of the Niederreiter cascade combination cryptosystem based on double public-keys under complex circumstances, which has higher performance and security than the traditional cryptosystems.  相似文献   
84.
针对存在初始设置偏差的离散的多变量生产制造过程,研究了观测噪声服从Auto-Rgressive (AR)模型的情况下,考虑调整花费成本为二次型函数时的设置调整问题,在建立过程状态空间方程的基础上,利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在线估计过程的状态变量,根据随机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得到了使过程质量损失最小的最优调整策略. 通过算例解释了最优调整策略的实现方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得到的调整策略与观测噪声为白噪声时的质量调整策略相比,能更好地减少过程总体质量损失.  相似文献   
85.
基于频域复坐标拉伸,给出一种解时谐弹性波散射问题的单轴优化完美匹配层(PML)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吸收函数中引入一个小参数ε_0,使散射问题优化PML方法的计算不再依赖PML层的厚度.结果表明,当参数ε_0充分小时,优化的PML解指数收敛于原弹性波散射问题的解.  相似文献   
86.
在概述手机二维码的概念与特点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二维码在资源定位、OPAC信息检索、链接门户网站、服务引导、身份认证、信息查询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手机二维码应用于图书馆的优势及做法。  相似文献   
87.
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是影响交际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而接受者不同的情感体验又直接影响着交际双方心理距离的改变.在表达目的一定的情况下,为了让接受者乐于接受,表达者往往选用能满足接受者受尊重需要或审美需要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以激发接受者积极的情感,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顺利实现交际目的.有时表达者也会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选用疏远双方情感的语言形式来拉大双方的心理距离,以更好地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88.
为了使出行成本更加符合出行者的认知规律,运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模拟出行成本,个体特征及出行决策之间的影响关系.引入敏感系数调整服务属性在出行成本中的贡献率,利用出行意愿调查数据对敏感系数进行标定.考虑出行者对抵达时刻的选择偏好,假设行程时间服从正态分布条件下,对最佳出发时刻及期望出行成本进行寻优求解,结果表明它取决于期望到达时刻,行程时间的期望值及方差,出行者对早到损失及晚到延误损失时间成本的相对大小.研究成果可为制定个性化及最优化出行决策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9.
针对地下空区边界不规则并且可能包含多个遗留矿柱,如何布局合适的探测点以便三维激光探头能扫描空区内部全貌的工程难题,提出了在基于空区初步资料获得的水平特征截面图上预先布置待选探测点,设计探测点布局方案评价函数,采用量子进化算法进行探测点布局优化的方案.优化设计中,考虑了采空区边界的凸凹不规则性及内部包含多个边界不规则遗留矿柱,以及激光探测范围等因素,建立了通用优化模型,寻求探测点最少的技术及经济上的最优布局方案.实例运算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和遗传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量子进化算法优化模型可快速得出优化的探测点布局方案,保证三维激光探测法成功实施,为复杂空区三维激光探测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0.
This article responds to Professor Andrew Janiak's recent attempt to defend the proposition that Isaac Newton did not believe in action at a distance between bodies (or any other kind of substance) (Janiak, 2013). His argument rests on a distinction between “three concepts of causation in Newton”, which leads him to conclude that although Newton did not believe in action at a distance between bodies, he was able to accept that gravity was a “distant action”. I critically examine Janiak's arguments here, and the historical evidence he brings to bear upon it, and argue that Professor Janiak's latest claims do nothing to undermine the view to which he is opposed, namely, that Newton did believe in the possibility of action at a distance between bo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